閱讀時間 8 分鐘2025/09/05
By
想做資產配置卻不知從何開始?當你開始接觸投資時,可能會聽到很多專有名詞:股票、債券、基金、ETF……但如果沒有完整概念,這些名詞很容易讓人覺得陌生,甚至有點卻步。其實,在理財知識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觀念就是「資產配置」。找到適合自己的配置比例,並搭配長期可執行的策略,就是邁向投資成功的關鍵。
資產配置是什麼?用比例策略打造你的投資安全網
簡單來說,資產配置就是將資金依一定比例分散到不同類型的資產,例如:
• 股票:成長潛力大,但價格波動也比較劇烈。
• 債券:通常比較穩定,收益相對固定。
• 現金或貨幣市場工具:流動性高、安全性高,可以隨時用來應急。
• 其他資產:例如:黃金、不動產,甚至大宗商品,也可以是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如果你把資金全壓在單一資產,例如:「把所有錢都買股票」,一旦股市走弱,你的投資就會受到很大影響。但如果按照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比例與策略,同時持有股票、債券與現金,當股票表現不佳時,債券可能會幫你緩衝風險,現金也能確保你不至於資金短缺。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力量,也是穩健投資的重要建議之一。
資產配置比例與策略的重要性為何?
很多人以為,投資要成功,關鍵在於會不會挑股票,或是能不能抓準市場的高點與低點。但研究顯示,影響投資績效的最大因素,其實是資產配置,而不是選股技巧。
美國有研究指出,一個投資組合長期的報酬率,超過七成來自資產配置的設計,只有不到三成與「挑選什麼商品」或「進出場時機」有關。與其花大量時間研究哪檔股票最可能上漲,不如先專注於設計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與策略。
同時,資產配置還有一個關鍵好處:能幫助投資人降低情緒干擾。投資最怕的不是市場波動,而是因為恐懼或貪婪而做出錯誤決定。但一個好的資產配置,就像安全帶般,能在市場下跌時讓你保持冷靜,在市場大漲時提醒你不要孤注一擲。
資產配置怎麼開始?比例設定與策略選擇的3個關鍵建議
很多新手投資人常會問:「我的資產配置到底該怎麼分配才適合自己?」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年齡、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度都不同。但你可以先用以下三個步驟,幫自己理清比例設定與策略方向:
1. 先設定投資目標
你投資的目的是什麼?
➔ 短期目標(例如:三年內準備結婚基金或買車頭期款)
資產配置以保守為主,比例可多放在現金與債券,以降低資金在短時間內的波動風險,並保留資金的流動性,確保在需要時能立即動用。
➔ 長期目標(例如:退休金或孩子的教育基金)
可增加股票比例,利用時間優勢,承受市場短期震盪,並享受股票的成長潛力。
2. 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
如果你的投資在短期內下跌10%,你能睡得著覺嗎?
如果答案是「不行」,那就代表你需要更保守的資產配置;如果你能接受波動,並願意等待市場恢復,那麼就可以採取積極一點的策略。沒有誰對誰錯,重點是找到自己能長期堅持、不會半途放棄的方式。
3. 設計資產配置比例範例
這裡有幾個常見的資產配置比例供你參考:
• 保守型投資人:70% 債券 + 20% 股票 + 10% 現金
• 平衡型投資人:50% 股票 + 40% 債券 + 10% 現金
• 積極型投資人:70% 股票 + 20% 債券 + 10% 現金
這些資產配置比例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可以作為參考。你也可以利用基金或ETF來完成配置,省去一檔檔選股的麻煩。
資產配置比例要動嗎?這些情況出現就該調整策略
很多人以為資產配置只要設好一次就不用動了,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隨著時間推進與人生階段的變化,你的投資比例與策略都應該適時調整。
資產配置以年齡為例:
• 25歲剛出社會,距離退休還有30年以上,能承受的風險較高,資產配置多放一些在股票很合理。
• 45歲準備小孩出國念書,資金需求比較明確,就要逐漸增加債券與現金比例,降低波動風險。
• 60歲即將退休,重點轉向穩定領取現金流,這時候股票比例就應該要再降低。
另外,市場波動也可能讓原本的比例出現失衡。假設你原本定「股票50%、債券40%、現金10%」,但經過一年的大漲後,股票佔比拉高到 70%。這時候就需要進行「再平衡」,先賣出部分股票,將比例調回原本的配置。雖然未必能賺到最高報酬,但能讓投資維持穩健的節奏,支持你長期走下去。
資產配置比例與策略,就像馬拉松中的長程計劃,能幫你掌握步伐、保持穩定,讓投資走得更遠。最怕的是一開始衝太快,遇到市場大幅波動時因虧損而提前中斷投資。建議開始投資時,與其急著問「哪一檔股票最值得買」,不如先問自己:「我的資產該怎麼配置?」當你能掌握這個觀念,就是邁出了投資成功的第一步。
想獲得更多專業的資產配置建議與實用策略,讓你的投資計劃更貼近目標,不妨參考M&G系列基金的專業分析與市場觀點,幫助你在不同市場環境中,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配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