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僅供參考使用。富盛證券投顧已就可靠資料或來源提供適當之意見與消息,但不保證資料來源之完整性,如有任何遺漏或疏忽,請即通知本公司修正,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對此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報告僅基於提供資訊為目的,且無意作為買賣任何證券或金融工具的請求或要約。本報告中的所有資訊及觀點係來自於可靠的資料來源,但不代表或保證其正確或完整。所有的資訊、觀點及任何所提及的價格,均可能在未通知的情況下改變。因此,收件人不能以本報告取代其本身的判斷,且收件人應完全為其投資及交易決定負責。本報告僅限於對銷售機構理專訓練教材之用。未經同意,請勿修改、引用本報告。本報告中的資訊皆已註明截止日期,而非作為單獨閱讀意圖,且並未意圖對報告中所有提及或討論的主題進行完整釋義。本境外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投資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投資人須自負盈虧。基金投資可能產生的最大損失為全部本金。基金投資具投資風險,並包括但不限於利率、價格、匯率、流動性、違約及政治風險,此等風險可能使本金發生盈虧。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 www.fundclear.com.tw )查詢或向本公司索取。匯率變動可能影響基金之淨資產價值、申購價格或收益。基金因短期市場、利率或流動性等因素,波動度可能提高,投資人應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度之基金。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付的部分,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配息率並非等於基金報酬率,於獲得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適合尋求投資固定收益之潛在收益且能承受較高風險之非保守型投資人;投資人投資以非投資等級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本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
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安盛投資管理[AXA Investment Managers] 之亞洲分公司)台灣總代理。
本網站為安盛投資管理在台灣之入口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國內基金交易服務由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投資理財相關資訊服務由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內容限由台灣地區居民使用。
本網站解釋有關散佈本網站資訊之適用法律及主管機構限制規定之說明。任何查閱本網站所載資料的使用者,均有責任遵守本國適用的法令規範及主管機關之規定。繼續瀏覽本網頁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上述規定。
本網站資訊由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自當盡力透過本網頁為讀者及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就該等資料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網站亦包括由第三人所提供之資訊,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亦不對此負擔任何責任。使用者對此等資料或其任何部份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予以抄錄、複印或另作他用。
本網站之資訊乃免費提供。若您繼續進入本網站此網頁以後之部分,即視為您同意免除就本網站提供之資訊所生之一切責任。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對凡因使用或依賴該等資訊所受一切損害或損失(包括但不限於所失利益,及直接或間接所受損失),皆不負任何責任。
本網站所載資料的所有版權、專利權、著作權及其他產權均屬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使用者未經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書面同意,不得就此等資料為任何利用。
若任何國家及地區不容許或其法令禁止於本網站作出買賣、申購任何有價證券之要約或為要約之引誘,則本網站資訊(包括證券研究報告)不構成該要約或其引誘。
有價證券投資之價值或投資收益可能隨時增減,投資者應自行承擔其風險責任。所有有價證券以往投資績效不代表未來投資績效的指標。匯率波動亦可能導致投資價值之增減。投資於本網頁所提及任何基金之前,請先詳細閱讀有關各基金之公開說明書。
因洗錢防制法或其他法令,使用者作出投資時可能需要提供額外文件,以確認身分。
歡迎您來訪安盛投資管理在台灣之入口網站,本公司在此聲明尊重並依法保護您個人的隱私權。為了讓您能夠更安心地使用本公司所提供之各項服務,並透明化本公司如何蒐集、使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特此向您說明本公司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請您於使用前,詳閱以下內容,並同意本公司得蒐集、處理或利用您提供之個人資料,以利提供您更完善、貼心的服務。
一、個人資料之蒐集政策
當您參與本公司所舉辦之各項線上活動、網路調查或申請相關服務時,本公司可能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資料,如:中、英文姓名(公司名稱)、身分證字號(統一編號)、出生日期、電話、電子信箱、住址及其他相關資料。利用防火牆、資料加密和身份驗證等三重保障,嚴密防護您的個人資料不外漏。
除此之外,本公司也會保留您在本網站瀏覽或查詢時,伺服器自行產生的相關紀錄(包括但不限於您使用連線設備的IP位址、瀏覽行為、使用的瀏覽器、使用時間、瀏覽及點選資料紀錄等)。除法規要求更長的保留期間外,本公司僅於本隱私權保護政策所述目的之必要期間內保留您的個人資料。您不一定要依照本公司的要求提供個人資料,若您未能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時,將可能導致本公司在許多情況下無法為您提供產品或完善的服務,或是無法回應您提出的問題。請您注意,與本網站連結的其他網站,也可能蒐集您個人的資料,對於您主動提供其他網站的個人資料,這些連結網站有其各自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本公司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其資料處理措施。
二、蒐集資料之運用政策
當您到訪本公司的網站時,我們會收集有關您電子設備類型的訊息。這些訊息可能包括貴公司的網路IP地址範圍、域名、瀏覽器類型、訪問日期和時間以及Cookie等追蹤技術提供的訊息 。本公司所蒐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其蒐集時所闡述之特定目的使用;本公司所蒐集個人資料之使用目的、利用對象、時間等資訊請參考相關網頁之內容,本公司不會為超出蒐集目的外之用途。未經您的同意或依法令之要求,本公司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交付、提供、移轉予第三人使用。
三、Cookies的運用與政策
為了提供您更好、更個人化的服務,本公司透過Cookies來蒐集您在本網站上瀏覽或查詢的相關資料。Cookies是伺服端為了區別使用者的不同喜好,經由瀏覽器寫入使用者硬碟的一些簡短資訊。您可以在瀏覽器設定中選擇修改對Cookies的接受程度,包括接受所有Cookies、設定Cookies時得到通知、拒絕所有Cookies等三種。如果您選擇拒絕所有的Cookies,您可能無法使用部分個人化服務,或是參與部分活動。
此外,為提升使用經驗,在您瀏覽本網站時,本公司將會作成紀錄以分析本網站的訪客人數、一般使用模式及您的個人使用模式,本公司亦可能透過第三方或使用第三方技術來調查網站流量與您於本網站上的其他活動,以(1)蒐集更多關於本網站訪客的資料,包括用戶分佈、其行為及使用模式;(2)作出更準確的報告;及(3)提高本公司市場推廣效率。第三方蒐集資料並彙整後將提供本公司,惟本公司不會為此調查而向或從第三方提供或得到可辨別您身分的個人資料。
四、自我保護措施
本公司非常重視您個人資料的安全性並善盡保護責任。本公司致力於提供安全的資訊環境,以控制個人資料之存取。敬請您謹慎保管您的個人帳號、密碼及其他個人資料,切勿將個人之任何資料,尤其是帳號及密碼提供給第三人,本公司亦不會主動以任何方式詢問您的帳號及密碼。於使用完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請您務必登出;如與他人共用同一部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請您務必關閉瀏覽器視窗,以防止他人讀取您的個人資料或信件。
五、第三方網站及服務
本公司的網站、產品、應用軟體及服務可能連結至第三方網站、產品或服務。本公司亦可能使用或提供第三方產品或服務。第三方可能蒐集包括但不限於位置資料或詳細聯絡資料等資料,建議您連結至第三方網站時亦須瞭解該第三方的隱私權政策。
六、隱私權保護承諾
為了確保您的個人資料安全無虞,本公司已向內部員工傳達上述隱私權及安全準則,並在本公司內部嚴格執行隱私權防護措施。
七、隱私權政策的修改
本公司為保護使用者個人資料、維護網路隱私,將配合法令變動與因應最新技術,隨時更新本公司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落實保障您的隱私權。建議您於再次來訪時,可重新瞭解本公司的最新隱私權保護政策及其改變。
八、慎防網路釣魚
網路釣魚為網路詐騙手法,歹徒會利用偽造的電子郵件或網站,騙取使用者的個人私密資料(例如:身分證號碼、銀行帳號、信用卡號或密碼等),並進行犯罪行為。本公司不會寄發電子郵件要求客戶輸入身分證號碼或密碼等資訊,若您收到以本公司名義寄發的可疑郵件,難以辨識真偽時,請不要回覆此封電子郵件,若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為了保障您使用本公司網站各項服務的安全,當您透過電子郵件或是其他網站點選連結本公司網頁時,請務必仔細核對瀏覽器的網址列,應顯示本公司之正確網址。
本公司官方網站之正式網址:
https://www.cgsice.com/AXAIM
*您的資料將提供予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使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就證券投資有關事項之研究分析意見、推薦建議、基金投資相關訊息或其他事項提供予您。
2024年11月06日
安盛投資管理市場對美國大選的反應
‧ 前總統川普意外地在美國大選中迅速獲勝
‧ 共和黨已獲得參議院多數議席,且有望在眾議院維持多數議席,即有機會大獲全勝
‧ 川普已討論第二個任期的重要經濟主題:移民、關稅、財政寬鬆和放寬限制
‧ 投資者留意到,這些主題亦是其上一個任期的目標,但相關承諾未有全部兌現
‧ 我們警惕投資者不要輕率地假設川普新政府這次是否也不會兌現承諾,而政治不確定性已轉變為政策不確定性
‧ 川普提出的經濟措施可能在未來數年推高通膨,這令我們憂慮2026年增長放慢
‧ 這將收窄聯準會放寬政策的空間,我們預測聯準會將於明年3月把利率暫時維持在4.25%
‧ 昨日稍為回吐後,金融市場延續「川普交易」:收益率走高、美元轉強,股市今日似乎將再次向上
截至本文撰寫時(11月6日星期三中午),前總統川普已勝出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
川普目前已獲得279張選舉人票,對手賀錦麗則獲得223票,結果遠較預期為快。川普已在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賓夕凡尼亞州和威斯康辛州等關鍵搖擺州份宣佈獲勝。
這斷絕了賀錦麗的勝利之路。
雖然民調持續顯示是次將會是史上最激烈的大選,但結果並不相符。預期川普將輕鬆勝出普選:他目前擁有51.0%選票,對比賀錦麗則為47.5%,據美聯社報道,除華盛頓州和猶他州外,共和黨在各個州份的選票均有增加。
全球領袖祝賀川普獲勝,包括加拿大的杜魯多、英國的施凱爾及法國的馬克龍,以及印度、以色列和烏克蘭領袖。
市場對川普獲勝的反應一如預期 ─ 國債收益率上行、股市轉強及美元走強。這重演2016年的情況。2016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於7月見底,並在大選前升50個基點。
大選過後大約一個月,收益率再升85個基點,即由投票當日的1.80%升至2.65%。其後走勢橫行向下,直至2017年底至2018年11月再次向上,最高見3.20%。
從淨值看,由大選低位至川普獲勝兩年後的高位,收益率上升了180個基點。
今年收益率在9月見底,截至選舉當日已上升62個基點。如重演2016年的模式,我們可能看到收益率會在未來一兩年繼續升約100個基點,名義收益率約5.5%。
但按照2016年的模式,選舉後初期收益率急升,其後的升勢未見凌厲。2016年11月底至2017年11月期間,ICE美銀美國國債指數的總回報為+2.0%。
在該段時間,實際上收益率有時會下降。
當然,重點在於川普偏好的財政擴張和通膨政策,以及這會否阻礙聯準會如市場期望般降息。增長大致高於趨勢,通膨仍高於目標,因此聯準會可能需要將利率保持在中性偏緊的水平較長時間。
2016年至2018年,聯準會持續收緊貨幣政策。這推動了債券收益率向上。2018年11月收益率見頂;聯邦基金利率亦在12月達到高峰。
聯準會將政策收緊200個基點;債券收益率便上升180個基點。2024年聯準會放寬政策,我們確實預期未來將會再次放寬。這或會限制收益率的升幅。
此外,此時的實際收益率已大為提高,這亦鞏固了收益率不需要大幅上漲的理據。事實上,由於通膨下降,整體實際收益率曲線處於高位。
如收益率再度上行,便會開始增加硬著陸的機會。
市場交易最終視乎初期情緒(再通膨、利率和股市上揚、美元轉強);實際政策決定(我們最早要到1月才能知道川普政府實際上可以推行的政策,以及總統會否盡全力減稅和徵收進口關稅);消費者和企業對擬定政策的行為,及這怎樣影響其開支、定價行為和工資要求。
實際收益率正迫近實際GDP增長所反映的水平。長期收益率亦可能潛藏財政風險溢價。按照近期標準,其水平相對偏高。
股價(目前估值昂貴)上行;債價(公平至相宜)便會下跌。政策不確定性使風險資產承受更大風險。
這次獲勝的差距已蔓延至國會。我們認為參議院大有可能再次由共和黨掌控。
Joe Manchin在西維珍尼亞州懸空的民主黨議席已轉交共和黨,且民主黨人Sherrod Brown亦在俄亥俄州失利;截至本文撰寫時,共和黨淨增加兩個議席,以51比42取得絕對大多數。
共和黨或可在餘下點票再獲得一至兩個議席。眾議院選舉未能輕易分出勝負,我們認為兩黨將叮噹馬頭,但我們預測最終結果將與總統投票一致。截至本文撰寫時,共和黨已獲得197個議席,仍然低於取得大多數所需的218,但已遠遠領先民主黨的180個議席,還有58個議席尚待宣布。
此外,共和黨在2022年大選過後以222比213的些微優勢獲得多數議席,且迄今淨增加了三個議席,這顯示共和黨有望保住多數議席。這讓當選的總統川普有望達成共和黨大獲全勝,雖然結果會帶來高度不確定性,但這是我們自7月以來的基線情景[1]。
現在的結果為政治前景帶來確定性 ─ 且結果來得比預期更快。然而,美國前景的不確定性目前已由政治不確定性,轉變為政策不確定性。
競選期間,川普已表明他在第二個任期內關注的主題,只是細節稍為不同。從經濟角度看,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關稅、移民、財政寬鬆和放寬限制。
根據我們近期的經驗,投資者可以自我安慰的理由是在他的第一個任期,這些主題之中大多數只是討論,但沒有實現 ─ 最少沒有達到原本承諾的程度,第二個任期理應可作類似假設。我們擔心這種輕率態度。
川普首個任期的挫敗,主要反映他對國家機器缺乏經驗。「2025計劃」和其他準備工作的重點,可讓他於第二個任期更有效地兌現政策承諾。
我們質疑川普會否真的向全球徵收10%關稅,並向中國徵收60%關稅;他會否驅逐美國境內超過800萬無證移民?
我們亦質疑共和黨政府會否全面實施川普的財政寬鬆政策。但我們相信,他在2025年將率先朝著所有這些方向邁進,為美國經濟前景帶來重要影響。
雖然我們假設當中許多政策需要時間實施,但我們預期2025年將出現關稅上調、移民流動受到限制,且將會推行財政寬鬆方案。我們將於12月4日在經濟《展望》公佈2025年至2026年的完整預測。然而,我們認為關稅和移民限制會衝擊供應,財政寬鬆則可提振需求。這可能導致美國通膨再次加快,視乎關稅規模和速度或會造成重大升幅。
增長方面,根據金融市場反應,我們預期美國經濟活動在2025年將保持穩健 ─ 低於2024年預期的2.8%強勁增長,但2025年仍可高於趨勢水平2.3%。
然而,假設川普的政策在2026年得到廣泛實施,預期2026年的增長將面對重大阻力。我們認為通膨上升將限制聯準會的寬鬆政策空間。由於對川普獲勝的預期日益增強,且數據更見穩固,市場已降低聯準會在9月意外地降息50個基點後,在2025年底前將把基準利率由3.00調整至4.00%的預期。
事實上,雖然我們預期聯準會在未來會議(11月和12月)將接連降息0.25%至4.50%,但我們預期其後在3月只會再降息一次至4.25%。
然而,我們確實看到增長顯著放緩的風險,聯準會或會在2026年再次恢復降息。
除這些經濟措施外,我們亦需保持警覺,留意一些地緣政治動態對金融市場和經濟前景的影響。
川普多次表示,他可在上任第一日便解決俄烏衝突。我們擔心這可能是透過取消軍事支援,迫使烏克蘭達成和解。這或會對未來十年餘下時間的歐洲安全發展產生影響,並打擊歐洲國防開支和公共財政。
此外,不論措施力度,川普顯然將再次加劇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影響其本來已見脆弱的經濟前景。
中國當局正同時召開政策會議,以期確定及宣佈一系列新刺激措施,這在某程度上需計及美國政策的新方向。但這或會進一步加劇近年漸見改善的地緣緊張政局。
最後,目前中東局勢平衡脆弱。近年地緣政局緊張一直不穩,川普表示他可以顯著改變這種平衡。
我們不知道地緣政治平衡其後將在哪裡回穩,但認為相關風險會影響金融市場氣氛。
其中一些發展似乎正透過金融市場發揮作用,且確實支撐了過去數週「川普交易」的廣泛走勢。
短期利率預期變動不大,但對聯準會明年9月利率的預期在過去兩週增加,較週二上午升11個基點,與聯準會寬鬆政策空間的擔憂吻合。兩年期國債收益率隔夜升8個基點至4.26%。10年期收益率升幅較大,升17個基點至4.44%,這亦反映出長遠通膨預期上升,且可能考慮長遠財政可持續性憂慮。
美元亦向上 ─ 週二兌多種貨幣跌0.5%後,美元隔夜升1.5%至四個月高位,這或許是受到預期息差收緊和關稅所影響。最後,標普繼週二升1.2%後,期貨今日進一步向上 ─ 因市場合理預期放寬限制將造就升勢。
現階段,共和黨似乎有機會「全面獲勝」:勝出總統和參議院選舉,同時或可在眾議院保持些微多數優勢。
後者的結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公佈,但目前共和黨於「有風險」的議席似乎表現不錯。這種背景讓川普有能力,及獲得支持「迅速」落實其政綱(2026年中期選舉後,其政黨將全面專注於繼任人選)。
當前共和黨內的財政保守派在眾議院擁有些微多數議席,有能力嘗試調整川普的計劃 ─ 根據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其原來計劃將令赤字每年增加至GDP近2%。
但如川普在稅務問題上「讓步」 ─ 如民主黨推翻眾議院,亦會發生此情況 ─ 便可能嘗試透過致力徵收貿易關稅(他擁有控制權)和移民(同上)來彌補。
另一個選擇是他可以向反對的共和黨人提出以貿易關稅收益,作為支援減稅的方式之一。
無論如何,這與利率上升一致,而打擊移民(如沒有去年約2%的勞動力淨流入,美國便不會出現通膨)及關稅將導致通膨上升,及/或國庫債券供應大增。
歐洲方面,主要的結論是歐洲央行需要加快降息。經濟有改善的機會不大,出口導向企業普遍可能抱持「觀望」態度。
向歐洲產品徵收10%關稅本身可能仍然可控,但向中國產品徵收60%關稅或會造成嚴重破壞,引致中國需求降低或人民幣大幅貶值,及/或鼓勵中國生產商與美國市場以外的歐洲供應商更激烈地競爭。
能源價格波動可能是另一個不確定因素來源,中東衝突進一步升級的可能性剛好再次升溫。
歐洲各國政府難以作出保證或指引,法國和德國均面對國內政治困境,而歐盟民粹主義者則希望發揮其影響力。歐洲央行是在目前環境下,唯一有能力迅速回應的歐洲機構。
近期美國長期收益率稍為受到歐洲收益率影響,但這無助歐洲的財政狀況。這是歐洲央行必須以加快降息作出彌補的另一個原因。幸好似乎鷹派亦正在改變對歐洲央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