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大選對中國產生的潛在影響 - 警惕貿易碎片化風險

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主要通過貿易碎片化的形式來顯現。
兩位候選人都曾提及關稅問題,儘管川普提出的關稅增幅遠超賀錦麗——其對華關稅最高可達60%。

出口一直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特別是在國內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
若美國上調中國商品關稅,這無疑將給中國帶來巨大壓力,進而抑制整體經濟增長。 此外,美中貿易關係的進一步破裂也會削弱投資者的信心。
近年來,由於政府干預的增多,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已有所下降。 若關稅再度攀升,市場的不確定性將進一步加劇,可能導致流入中國的外資進一步減少。

在川普的首屆任期內,美國對中國商品施加的平均關稅從2015年初的約4%飆升至2019年底的21%,隨後在2020年初,隨著第一階段經貿協定的達成,這一數字穩定在了19.3%。
因此,2019年中國對美出口遭遇顯著下滑,而在2020年則出現部分回升的態勢。 平均來看,2018年至2020年間,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每年下降3%,但這一影響部分被人民幣貶值所緩解。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3貶值至7.1,貶值幅度達到11.3%(見圖表5),這一變動與中國人民銀行允許人民幣根據市場力量進行貶值的政策有關。

圖5:2018年美國加征關稅時人民幣貶值

若對中國商品全面實施60%的關稅,基於2023年的出口額估算,中國出口商每年將面臨超過2000億美元的額外關稅負擔,這一數額相當於中國GDP的1.2%。
如同此前的貿易爭端,此類關稅的大幅提升可能會推動美元自然升值(人民幣貶值),從而緩解部分壓力。 然而,其影響依然可能非常顯著,並帶來兩大挑戰。

由於中國經濟中長期存在負產出缺口,這導致了一個低通膨的環境,同時也增加了陷入債務通縮循環的風險。
若關稅提升引發外部需求下降,增長將隨之減緩,進一步加劇這一產出缺口,同時增大去通膨的壓力。
這種情況可能引發失業率的上升,特別是在依賴出口的行業,這將進一步削弱勞動力市場並打擊消費者信心。

美國提高關稅也可能促使中國的資本流出。
由於美元走強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人民幣已顯疲軟。 關稅的進一步上調可能會將人民幣推至新低,而人民幣的大幅貶值可能引發資本外逃,尤其是在經濟增長放緩和風險感知加劇的情況下。

國內外投資者可能會尋找其他更為穩定或利潤更豐厚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如果他們預見到長期的經濟挑戰的話。
資本流出的規模和緊迫性還將取決於關稅提升的幅度、整體經濟環境以及中國政府對這些壓力的應對措施,及時的政策應對依然是中國政府應對外部不確定因素的重要手段,尤其中國政府坐擁全球最龐大的外匯儲備。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