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大選對歐洲帶來的潛在影響 – 政治團結的考驗

貿易關稅:直接影響有限。美國大選對歐元區的潛在影響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可能:若賀錦麗在大選中勝出,其對歐元區的影響預計會相對有限; 然而,倘若唐納德·川普再次當選,則很可能對歐元區產生重大影響。 川普致力於縮減美國的貿易逆差,而歐元區則是逆差的重要來源之一。 2023年歐元區向美國出口了價值高達4,500億歐元的商品(相當於歐元區GDP的3.1%)(見圖表4),並在此過程中實現了1,330億歐元的貿易順差。


若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已然提出對全球(含歐元區在內)實施統一的10%關稅政策。 依據世界貿易組織提供的數據,目前美國對歐盟出口商品的加權平均關稅約為3%,這預示著相關出口商品的價格將面臨額外6.8%的上漲。 在假設歷史彈性係數約為-1的前提下,我們預測此舉將導致歐元區商品出口總額縮減約300億歐元,相當於GDP的0.2%,直接影響相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歐元區對美國出口的總附加值中,相當大一部分源自於中間產品,這一特點或許表明,在實際操作中,經濟對關稅變動的反應程度可能會低於歷史彈性係數所指示的水準。 然而,考慮到歐元針對美國關稅政策所作出的貶值反應,以及限制美聯儲降息空間的其他相關政策調整,這種負面影響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此舉可能會促使歐元區出口商品的價格下降,同時也有可能增強歐元區在非美國市場上的競爭力,特別是當這些國家對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而不對歐元區施加同樣壓力時。 自2023年初以來,凈貿易每季度為歐元區經濟貢獻約0.2個百分點的增長(相較之下,2014至2019年間這一貢獻僅為0.0個百分點)。 此外,歐元區對美國的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例也上升了8%。 因此,關稅對歐元區經濟增長構成直接的風險。

我們認為,若川普在其第二任期內推行的貿易政策不慎觸發三大經濟體間的貿易衝突,那麼間接風險將更為嚴峻。 川普當前對中國的立場較以往更為強硬,甚至揚言要徵收高達60%的關稅。

儘管此論斷可能過於簡單化,但中國出口商極有可能會尋求替代美國市場的消費者群體,而歐洲無疑會成為他們眼中的理想目標。 這無疑將使本就動盪不安的多個歐洲產業面臨來自中國生產商的更為激烈的競爭,進而增加了歐盟採取關稅措施進行干預的預期。 然而,當前圍繞中國電動汽車關稅的談判卻凸顯了此路徑上的重重挑戰。

由於各國利益訴求各異,要在歐盟內部達成廣泛共識顯得尤為複雜和艱難。 此外,自川普上任以來,歐元區的政治穩定性已有所下降,加之德國(2025年)、義大利(2026年)及法國(不晚於2027年)都即將迎來關鍵選舉。 對於歐元區而言,全球保護主義政策的盛行及其所引發的經濟不確定性,可能會對國內及外國投資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儘管這種影響難以準確估量,但它會在短期至中期內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作用。

歐洲安全局勢趨緊。 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援及其對北約產生的影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

川普聲稱當選後將迅速促成烏克蘭和平協定,但此舉卻引發了人們對於美國可能削減對烏克蘭支援的隱憂。在援助規模,特別是軍事物資供應方面,歐盟難以替代美國可能留下的空白,這無疑加深了人們對美國對北約及歐洲安全承諾的廣泛疑慮。 近年來,歐洲各國已逐步提升國防開支,儘管仍有個別國家未達到先前承諾的標準。 川普的總統任期或許能至少促使這些國家履行其防務承諾。

然而,若外界普遍預期美國將減少其在安全領域的投入歐洲各國可能會被迫大幅增加國防開支,這將進一步加劇歐盟公共財政的負擔,並對成員國之間的關係帶來新的考驗。

能源價格的波動同樣可能對歐元區產生影響。 美國能源產量的增長及其與烏克蘭可能達成的協定,或有助於降低天然氣價格; 然而,中東地區緊張局勢的加劇則可能推動石油價格進一步走高。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