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重點:

1. 自從賀錦麗被推舉為民主黨候選人以來,美國總統選舉競爭日益白熱化,尤其在博弈市場上,賀錦麗逐漸成為熱門人選。然而,若是川普勝選,他對全球其他地區的影響可能會更為顯著。

2. 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全球經濟的動盪。對於中國,川普提議的最高60%關稅可能對其經濟成長造成重大影響。至於亞洲的新興市場國家,這樣的政策可能產生複雜的效果,一方面關稅會對經濟造成負面衝擊,但出口需求可能部分抵消這些影響。相比之下,歐洲的直接影響較小,但美墨加協定(USMCA)的重新談判進展仍備受關注。

3. 川普也表示可能削減美國對北約(NATO)及亞太地區的安全承諾,這將對國防預算產生影響,特別是對於已財務緊張的歐洲國家。

總的來說,川普的政策對美國經濟增長、利率水平及美元匯率的影響可能引發一系列全球性的溢出效應。相比之下,賀錦麗的政策預計將延續拜登政府目前的方針,影響相對溫和。

美國選舉競爭加劇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日漸接近,我們重新審視其對美國經濟及全球的潛在影響。今年夏天,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不再競選,賀錦麗接棒參選。
在初期,川普的民調略領先於賀錦麗,但這一差距相較於拜登競選時已經縮小不少。隨著選舉進行,賀錦麗的支持率穩步上升,從原本落後川普1.7個百分點,逆轉至領先2個百分點。

民調分析與關鍵州的競爭態勢

賀錦麗的民調上升已滲透到美國的關鍵搖擺州,她逐步縮小了川普在這些州的領先優勢。在內華達州、密西根州及威斯康星州,賀錦麗以些微優勢領先;在新罕布夏州,她以較大優勢勝出;然而,佛羅里達州仍是川普的強項。

圖1. 清晰呈現了哈裡斯在民調中的上升勢頭已廣泛滲透至關鍵的邊緣州份。
她已顯著縮小了川普在這些州原本享有的領先優勢,雙方的競爭態勢在所有邊緣州均呈現出難分伯仲的膠著狀態。
具體而言,在內華達、密歇根及威斯康星州,賀錦麗憑藉微弱的優勢實現了領先; 而在新罕布希爾州,她更是以大幅優勢領先; 唯有佛羅里達州仍堅定地站在川普一方。



然而,圖表2卻揭示了一個事實:雖然賀錦麗的支持率逐步攀升,但川普在選舉人團票數方面仍具領先優勢。根據民調顯示,8個關鍵州中的7個已進入誤差範圍。值得注意的是,自1984年以來預測大選準確無誤的歷史學家艾倫·利希特曼(Allan Lichtman)曾預測賀錦麗將贏得大選。



圖表3則警示我們,選舉結果遠未塵埃落定。 回溯八年前,希拉蕊·柯林頓對川普的領先優勢遠超如今哈裡斯對川普的優勢,卻最終落敗。 四年前,拜登的民調優勢亦遠超當前,卻也僅以預測領先幅度的一半險勝,且在三個關鍵州僅以4.3萬票的微弱差距勝出。 哈裡斯在九月的電視辯論中表現令人信服,有效遏制了自初期蜜月期及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後支援率的下滑趨勢。



全球影響的分析

這次美國大選的結果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若賀錦麗勝選,她的政策可能對美國經濟的資源分配及經濟成長產生溢出效應,但國會的分裂可能阻礙更大膽的政策落實。

然而,川普若贏得大選,將對眾多經濟體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並可能觸發一系列連鎖反應,進而引發諸多間接效應。
在此背景下,我們尤為關注川普所提議的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儘管我們已闡明,從價格層面分析,該政策更可能衝擊美國消費者而非外國製造商,但從數量維度審視,這將對中國(川普競選期間頻繁抨擊的物件)造成重大衝擊,尤其是考慮到擬議中的高達60%的關稅。
相較之下,歐元區可能僅需面對較低的10%關稅(相較於當前約5%的加權關稅水準有所上調),但若歐盟採取報復性措施,或是歐盟通過其“碳邊境調節機制”單獨應對碳排放問題,則國際貿易緊張局勢恐將進一步升級。
這些政策或將促使美國利率上揚及美元升值,儘管川普本人持相反論調,而這將波及全球經濟,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

我們亦考量了川普在安全議題上的言論所帶來的影響。 他對北約的嫌惡態度及對烏克蘭和解的提議,或預示著美國在歐洲安全部署的逐步縮減。 面對俄羅斯的持續侵擾,歐洲或將被迫增加國防開支,重回後蘇聯時代“和平紅利”之前的水準,這對多數歐洲經濟體而言,均是難以承受的負荷。 在亞洲,川普亦流露出減少安全保障或推動更為交易性關係的傾向,這可能削弱美國在該地區的安保力量,對東南亞多國產生深遠影響。

進一步而言,我們審視了川普可能的環保政策走向。 鑒於其在首個任期內退出《巴黎協定》的先例,我們預測他將進一步削弱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 儘管我們認為川普不太可能全盤否定拜登政府的標誌性支出法案3,但他可能會推動石油與天然氣生產的監管放鬆,以促進產量增長。 短期內,這或許能降低能源成本,緩解全球通膨壓力; 但從中長期來看,則可能使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維持在高位。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