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僅供參考使用。富盛證券投顧已就可靠資料或來源提供適當之意見與消息,但不保證資料來源之完整性,如有任何遺漏或疏忽,請即通知本公司修正,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對此不負任何法律責任。本報告僅基於提供資訊為目的,且無意作為買賣任何證券或金融工具的請求或要約。本報告中的所有資訊及觀點係來自於可靠的資料來源,但不代表或保證其正確或完整。所有的資訊、觀點及任何所提及的價格,均可能在未通知的情況下改變。因此,收件人不能以本報告取代其本身的判斷,且收件人應完全為其投資及交易決定負責。本報告僅限於對銷售機構理專訓練教材之用。未經同意,請勿修改、引用本報告。本報告中的資訊皆已註明截止日期,而非作為單獨閱讀意圖,且並未意圖對報告中所有提及或討論的主題進行完整釋義。本境外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申報生效在國內募集及銷售,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投資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投資人須自負盈虧。基金投資可能產生的最大損失為全部本金。基金投資具投資風險,並包括但不限於利率、價格、匯率、流動性、違約及政治風險,此等風險可能使本金發生盈虧。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 www.fundclear.com.tw )查詢或向本公司索取。匯率變動可能影響基金之淨資產價值、申購價格或收益。基金因短期市場、利率或流動性等因素,波動度可能提高,投資人應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度之基金。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基金的配息可能由基金的收益或本金中支付,任何涉及由本金支付的部分,可能導致原始投資金額減損。配息率並非等於基金報酬率,於獲得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適合尋求投資固定收益之潛在收益且能承受較高風險之非保守型投資人;投資人投資以非投資等級債券為訴求之基金不宜占其投資組合過高之比重。由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之信用評等未達投資等級或未經信用評等,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甚高,故本基金可能會因利率上升、市場流動性下降,或債券發行機構違約不支付本金、利息或破產而蒙受虧損。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不適合無法承擔相關風險之投資人。
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安盛投資管理[AXA Investment Managers] 之亞洲分公司)台灣總代理。
本網站為安盛投資管理在台灣之入口網站(以下簡稱"本網站"):國內基金交易服務由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投資理財相關資訊服務由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內容限由台灣地區居民使用。
本網站解釋有關散佈本網站資訊之適用法律及主管機構限制規定之說明。任何查閱本網站所載資料的使用者,均有責任遵守本國適用的法令規範及主管機關之規定。繼續瀏覽本網頁即表示您同意遵守上述規定。
本網站資訊由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自當盡力透過本網頁為讀者及客戶提供正確的意見及消息,但如有錯漏或疏忽,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就該等資料負任何法律責任。本網站亦包括由第三人所提供之資訊,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亦不對此負擔任何責任。使用者對此等資料或其任何部份在任何情況下均不得予以抄錄、複印或另作他用。
本網站之資訊乃免費提供。若您繼續進入本網站此網頁以後之部分,即視為您同意免除就本網站提供之資訊所生之一切責任。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對凡因使用或依賴該等資訊所受一切損害或損失(包括但不限於所失利益,及直接或間接所受損失),皆不負任何責任。
本網站所載資料的所有版權、專利權、著作權及其他產權均屬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使用者未經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書面同意,不得就此等資料為任何利用。
若任何國家及地區不容許或其法令禁止於本網站作出買賣、申購任何有價證券之要約或為要約之引誘,則本網站資訊(包括證券研究報告)不構成該要約或其引誘。
有價證券投資之價值或投資收益可能隨時增減,投資者應自行承擔其風險責任。所有有價證券以往投資績效不代表未來投資績效的指標。匯率波動亦可能導致投資價值之增減。投資於本網頁所提及任何基金之前,請先詳細閱讀有關各基金之公開說明書。
因洗錢防制法或其他法令,使用者作出投資時可能需要提供額外文件,以確認身分。
歡迎您來訪安盛投資管理在台灣之入口網站,本公司在此聲明尊重並依法保護您個人的隱私權。為了讓您能夠更安心地使用本公司所提供之各項服務,並透明化本公司如何蒐集、使用及保護您所提供的個人資料,特此向您說明本公司的隱私權保護政策,請您於使用前,詳閱以下內容,並同意本公司得蒐集、處理或利用您提供之個人資料,以利提供您更完善、貼心的服務。
一、個人資料之蒐集政策
當您參與本公司所舉辦之各項線上活動、網路調查或申請相關服務時,本公司可能會請您提供您的個人資料,如:中、英文姓名(公司名稱)、身分證字號(統一編號)、出生日期、電話、電子信箱、住址及其他相關資料。利用防火牆、資料加密和身份驗證等三重保障,嚴密防護您的個人資料不外漏。
除此之外,本公司也會保留您在本網站瀏覽或查詢時,伺服器自行產生的相關紀錄(包括但不限於您使用連線設備的IP位址、瀏覽行為、使用的瀏覽器、使用時間、瀏覽及點選資料紀錄等)。除法規要求更長的保留期間外,本公司僅於本隱私權保護政策所述目的之必要期間內保留您的個人資料。您不一定要依照本公司的要求提供個人資料,若您未能提供相關個人資料時,將可能導致本公司在許多情況下無法為您提供產品或完善的服務,或是無法回應您提出的問題。請您注意,與本網站連結的其他網站,也可能蒐集您個人的資料,對於您主動提供其他網站的個人資料,這些連結網站有其各自的隱私權保護政策,本公司隱私權保護政策不適用於其資料處理措施。
二、蒐集資料之運用政策
當您到訪本公司的網站時,我們會收集有關您電子設備類型的訊息。這些訊息可能包括貴公司的網路IP地址範圍、域名、瀏覽器類型、訪問日期和時間以及Cookie等追蹤技術提供的訊息 。本公司所蒐集的個人資料,將依其蒐集時所闡述之特定目的使用;本公司所蒐集個人資料之使用目的、利用對象、時間等資訊請參考相關網頁之內容,本公司不會為超出蒐集目的外之用途。未經您的同意或依法令之要求,本公司不會將您的個人資料交付、提供、移轉予第三人使用。
三、Cookies的運用與政策
為了提供您更好、更個人化的服務,本公司透過Cookies來蒐集您在本網站上瀏覽或查詢的相關資料。Cookies是伺服端為了區別使用者的不同喜好,經由瀏覽器寫入使用者硬碟的一些簡短資訊。您可以在瀏覽器設定中選擇修改對Cookies的接受程度,包括接受所有Cookies、設定Cookies時得到通知、拒絕所有Cookies等三種。如果您選擇拒絕所有的Cookies,您可能無法使用部分個人化服務,或是參與部分活動。
此外,為提升使用經驗,在您瀏覽本網站時,本公司將會作成紀錄以分析本網站的訪客人數、一般使用模式及您的個人使用模式,本公司亦可能透過第三方或使用第三方技術來調查網站流量與您於本網站上的其他活動,以(1)蒐集更多關於本網站訪客的資料,包括用戶分佈、其行為及使用模式;(2)作出更準確的報告;及(3)提高本公司市場推廣效率。第三方蒐集資料並彙整後將提供本公司,惟本公司不會為此調查而向或從第三方提供或得到可辨別您身分的個人資料。
四、自我保護措施
本公司非常重視您個人資料的安全性並善盡保護責任。本公司致力於提供安全的資訊環境,以控制個人資料之存取。敬請您謹慎保管您的個人帳號、密碼及其他個人資料,切勿將個人之任何資料,尤其是帳號及密碼提供給第三人,本公司亦不會主動以任何方式詢問您的帳號及密碼。於使用完本網站所提供的各項服務功能後,請您務必登出;如與他人共用同一部電腦或使用公共電腦,請您務必關閉瀏覽器視窗,以防止他人讀取您的個人資料或信件。
五、第三方網站及服務
本公司的網站、產品、應用軟體及服務可能連結至第三方網站、產品或服務。本公司亦可能使用或提供第三方產品或服務。第三方可能蒐集包括但不限於位置資料或詳細聯絡資料等資料,建議您連結至第三方網站時亦須瞭解該第三方的隱私權政策。
六、隱私權保護承諾
為了確保您的個人資料安全無虞,本公司已向內部員工傳達上述隱私權及安全準則,並在本公司內部嚴格執行隱私權防護措施。
七、隱私權政策的修改
本公司為保護使用者個人資料、維護網路隱私,將配合法令變動與因應最新技術,隨時更新本公司的隱私權保護政策,以落實保障您的隱私權。建議您於再次來訪時,可重新瞭解本公司的最新隱私權保護政策及其改變。
八、慎防網路釣魚
網路釣魚為網路詐騙手法,歹徒會利用偽造的電子郵件或網站,騙取使用者的個人私密資料(例如:身分證號碼、銀行帳號、信用卡號或密碼等),並進行犯罪行為。本公司不會寄發電子郵件要求客戶輸入身分證號碼或密碼等資訊,若您收到以本公司名義寄發的可疑郵件,難以辨識真偽時,請不要回覆此封電子郵件,若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為了保障您使用本公司網站各項服務的安全,當您透過電子郵件或是其他網站點選連結本公司網頁時,請務必仔細核對瀏覽器的網址列,應顯示本公司之正確網址。
本公司官方網站之正式網址:
https://www.cgsice.com/AXAIM
*您的資料將提供予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使富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就證券投資有關事項之研究分析意見、推薦建議、基金投資相關訊息或其他事項提供予您。
2024年03月19日
重點
‧ 環球眾多城市正利用新科技改善基建和生活質素
‧ 智能城市可以提供較具可持續性的選擇
‧ 我們認為建立或使用各項解決方案(如運輸和能源效益等)的公司,將具有潛在機會
到了2050年,美國近90%人口將居於城市地區。[1]
智能城市及其背後的科技,將可為城市創造美好前景,並在現時為投資者帶來潛在回報。智能城市融合感應器、數據分析、5G、物聯網(IoT)設備及其他科技,可望改善市民的福祉、安全、資源效益和基建質素。
全球智能城市市場正成增長趨勢,可提供有力的潛在投資機會。2019年市場估值為3,929億美元[2],但預期到了2030年將增至達3.7萬億美元[3] ─ 北美或處於領先位置,佔有其中45%收益。[4]
科技發展推動智能城市革命,意味在開發、製造或部署對連接、交通和能源效益極為重要的科技行業之中,都能提供堅實的機會:
‧ 感應器: 感應器可擔任智能城市基建的眼睛和耳朵,負責監察和收集數據,從而達致明智決策。
例如我們可以使用Bosch、Airly和Omron等公司的感應器收集污染物數據,準確釐定空氣質素指數,或測量噪音干擾的分貝水平,而無需進行空氣質素或噪音水平調查。總部位於加州的PNI Sensor Corp提供Place Pod產品,為可支援物聯網的智能泊車感應器;德州儀器則提供各種感應器,測量濕度以至環境光等各項數據。感應器需要半導體晶片,這些晶片一般來自Honeywell International、英特爾和英偉達等美國公司。
‧ 5G: 5G連接可確保設備和感應器之間通訊流暢,實現實時數據交換,更迅速輕鬆地監察和改善安全性、能源使用、照明、泊車和公共交通。
高通、Verizon和T-Mobile等美國公司均有提供5G連接方案。2020年,市場規模為81億美元,預期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2%,[5]加上美國通過《2020年5G安全保障法案》,[6]全球5G基建市場可望增長。
‧ 人工智能(AI)軟件和數據處理: AI軟件讓我們能夠處理和利用來自智能城市、城市居民及相關設備的龐大數據。
對比手動組織和提取來自空氣污染水平以至交通擠塞等各種數據,此過程可能需要數天時間,且容易出現人為錯誤;對比之下,智能城市將改用人工智能軟件和數據處理工具完成大部分工作。過程不但可以集合整個城市的眾多感應器數據,亦可以提供易於理解的視覺化簡報。例如Tableau便提供了先進分析和數據視覺化平台;微軟的Power Business Intelligence平台則可以結合多個資訊來源進行處理和視覺化。
‧ 物聯網和雲端/邊緣運算: 到了2030年,預期物聯網科技的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3.4萬億美元,[7],預期雲端/邊緣運算亦會錄得增長。[8]兩項科技均為數據處理和系統協調的支柱,讓智能城市能夠儲存和傳輸數據。思科提供各項物聯網方案,包括監察交通訊號、水災、水質和交通擠塞的能力,而英特爾的物聯網處理器可協助建立互相連接的設備。
‧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對智能城市舉足輕重,可確保防止數據被盜取、智能財產權損失、系統或網絡故障,這些問題可導致服務受阻,甚至造成實際損害。在智能城市的未來,頂尖網絡安全方案將極具價值。
例如Palo Alto Networks的雲端安全服務和新一代防火牆,可協助保護IoT設備及其數據免受不良行為者侵害;IBM的網絡和雲端安全方案則可提供重要保障。
基建老化為現時美國城市的主要問題之一。
交通、能源和供水系統過時,往往無法達到現代需求,導致擠塞、高價格和服務受阻,例如紐約時代廣場地底一條127年歷史的主要水管近期便爆裂。未來20年,美國市政府將投資約41萬億美元於各項解決方案,包括改善能源傳輸和回收的智能電網,以至智能交通管理和泊車系統。[9]
交通運輸具有投資潛力,至今是智能城市發展的主要焦點。電動車徹底改變個人和公共交通,許多公司亦有參與其中。
到了2026年,福特將在電動車投資超過500億美元,[10],而越野路華亦會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電動車。[11]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汽車可減少排放和交通擠塞,相關服務已在三藩市投入運作。Waymo擁有250輛汽車的運行許可證,Cruise則可每日運行100輛汽車,晚上則可運行300輛。[12]
將感應器整合至道路、收費公路和交通管理系統以改善交通流量,並減少瓶頸的做法日見普遍。
Uber和Lyft等乘車共享平台大受消費者歡迎,除此之外,其他以流動為服務(MaaS)的選項,如快閃巴士服務、共乘公司及單車和滑板車共享系統,也有蓬勃發展。華盛頓的Cavnue和三藩市的Streetlight Data等公司開發互聯道路科技,而Optibus則為紐約公共交通提供營運軟件。
市民需要綠色方案,69%的美國人贊成在2050年前成為碳中和國家。[13]智能城市亦將更具可持續性。由思科、通用電氣和施耐德電氣等公司推動的智能電網,有助監察能源流向,並快速回應供求波動;Tesla和松下等公司的分散式電網和電池,則可提供能源儲存,帶來類似優勢。
科技監察可改善廢物管理,或有助解決阻礙增長和宜居程度的資源限制,例如西南部的用水問題。
雖然智能城市科技優勢眾多,但未來發展仍然複雜。智能城市計劃可能需要大量投資,且項目可能面臨資金挑戰。市政機構普遍尋求公私合作關係來彌補資金不足,例如西門子便在柏林一個地區規劃Siemensstadt。
在其他情況下,法規或公眾意見可能阻礙創新。Uber遭到反對,導致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等地面對禁令和法律糾紛。機場最初亦拒絕共乘服務,洛杉磯國際機場早在2019年曾禁止路邊接送以緩紓擠塞。
雖然如此,美國城市還是透過反覆試驗獲得進展。現時有更多經過驗證的例子,說明推行智能城市的成果,而資金充裕可讓更多市政府受惠於這些顛覆性的科技。
美國正展開智能城市革命,投資者有機會支持更具創新意念、更緊密連繫及更可持續的城市。物聯網設備、感應器、5G、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科技進步,使智能城市成為現實,上述領域有機會出現新一輪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