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
環球眾多城市正利用新科技改善基建和生活質素
智能城市可以提供較具可持續性的選擇
我們認為建立或使用各項解決方案(如運輸和能源效益等)的公司,將具有潛在機會

到了2050年,美國近90%人口將居於城市地區。[1]
智能城市及其背後的科技,將可為城市創造美好前景,並在現時為投資者帶來潛在回報。智能城市融合感應器、數據分析、5G、物聯網(IoT)設備及其他科技,可望改善市民的福祉、安全、資源效益和基建質素。

全球智能城市市場正成增長趨勢,可提供有力的潛在投資機會。2019年市場估值為3,929億美元[2],但預期到了2030年將增至達3.7萬億美元[3] ─ 北美或處於領先位置,佔有其中45%收益。[4]

智能科技進步讓投資者向前邁進

科技發展推動智能城市革命,意味在開發、製造或部署對連接、交通和能源效益極為重要的科技行業之中,都能提供堅實的機會:

感應器: 感應器可擔任智能城市基建的眼睛和耳朵,負責監察和收集數據,從而達致明智決策。

例如我們可以使用Bosch、Airly和Omron等公司的感應器收集污染物數據,準確釐定空氣質素指數,或測量噪音干擾的分貝水平,而無需進行空氣質素或噪音水平調查。總部位於加州的PNI Sensor Corp提供Place Pod產品,為可支援物聯網的智能泊車感應器;德州儀器則提供各種感應器,測量濕度以至環境光等各項數據。感應器需要半導體晶片,這些晶片一般來自Honeywell International、英特爾和英偉達等美國公司。

5G: 5G連接可確保設備和感應器之間通訊流暢,實現實時數據交換,更迅速輕鬆地監察和改善安全性、能源使用、照明、泊車和公共交通。

高通、Verizon和T-Mobile等美國公司均有提供5G連接方案。2020年,市場規模為81億美元,預期2023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62%,[5]加上美國通過《2020年5G安全保障法案》,[6]全球5G基建市場可望增長。

人工智能(AI)軟件和數據處理: AI軟件讓我們能夠處理和利用來自智能城市、城市居民及相關設備的龐大數據。

對比手動組織和提取來自空氣污染水平以至交通擠塞等各種數據,此過程可能需要數天時間,且容易出現人為錯誤;對比之下,智能城市將改用人工智能軟件和數據處理工具完成大部分工作。過程不但可以集合整個城市的眾多感應器數據,亦可以提供易於理解的視覺化簡報。例如Tableau便提供了先進分析和數據視覺化平台;微軟的Power Business Intelligence平台則可以結合多個資訊來源進行處理和視覺化。

物聯網和雲端/邊緣運算: 到了2030年,預期物聯網科技的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3.4萬億美元,[7],預期雲端/邊緣運算亦會錄得增長。[8]兩項科技均為數據處理和系統協調的支柱,讓智能城市能夠儲存和傳輸數據。思科提供各項物聯網方案,包括監察交通訊號、水災、水質和交通擠塞的能力,而英特爾的物聯網處理器可協助建立互相連接的設備。

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對智能城市舉足輕重,可確保防止數據被盜取、智能財產權損失、系統或網絡故障,這些問題可導致服務受阻,甚至造成實際損害。在智能城市的未來,頂尖網絡安全方案將極具價值。
例如Palo Alto Networks的雲端安全服務和新一代防火牆,可協助保護IoT設備及其數據免受不良行為者侵害;IBM的網絡和雲端安全方案則可提供重要保障。

現實世界的智能城市

基建老化為現時美國城市的主要問題之一。
交通、能源和供水系統過時,往往無法達到現代需求,導致擠塞、高價格和服務受阻,例如紐約時代廣場地底一條127年歷史的主要水管近期便爆裂。未來20年,美國市政府將投資約41萬億美元於各項解決方案,包括改善能源傳輸和回收的智能電網,以至智能交通管理和泊車系統。[9]

交通運輸具有投資潛力,至今是智能城市發展的主要焦點。電動車徹底改變個人和公共交通,許多公司亦有參與其中。
到了2026年,福特將在電動車投資超過500億美元,[10],而越野路華亦會投資數十億美元開發電動車。[11]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汽車可減少排放和交通擠塞,相關服務已在三藩市投入運作。Waymo擁有250輛汽車的運行許可證,Cruise則可每日運行100輛汽車,晚上則可運行300輛。[12]

將感應器整合至道路、收費公路和交通管理系統以改善交通流量,並減少瓶頸的做法日見普遍。
Uber和Lyft等乘車共享平台大受消費者歡迎,除此之外,其他以流動為服務(MaaS)的選項,如快閃巴士服務、共乘公司及單車和滑板車共享系統,也有蓬勃發展。華盛頓的Cavnue和三藩市的Streetlight Data等公司開發互聯道路科技,而Optibus則為紐約公共交通提供營運軟件。

市民需要綠色方案,69%的美國人贊成在2050年前成為碳中和國家。[13]智能城市亦將更具可持續性。由思科、通用電氣和施耐德電氣等公司推動的智能電網,有助監察能源流向,並快速回應供求波動;Tesla和松下等公司的分散式電網和電池,則可提供能源儲存,帶來類似優勢。
科技監察可改善廢物管理,或有助解決阻礙增長和宜居程度的資源限制,例如西南部的用水問題。

有甚麼因素阻礙智能城市的進步?

雖然智能城市科技優勢眾多,但未來發展仍然複雜。智能城市計劃可能需要大量投資,且項目可能面臨資金挑戰。市政機構普遍尋求公私合作關係來彌補資金不足,例如西門子便在柏林一個地區規劃Siemensstadt。

在其他情況下,法規或公眾意見可能阻礙創新。Uber遭到反對,導致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等地面對禁令和法律糾紛。機場最初亦拒絕共乘服務,洛杉磯國際機場早在2019年曾禁止路邊接送以緩紓擠塞。

雖然如此,美國城市還是透過反覆試驗獲得進展。現時有更多經過驗證的例子,說明推行智能城市的成果,而資金充裕可讓更多市政府受惠於這些顛覆性的科技。

城市未來更加智能化及連繫加深,將可帶來潛在投資機會

美國正展開智能城市革命,投資者有機會支持更具創新意念、更緊密連繫及更可持續的城市。物聯網設備、感應器、5G、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科技進步,使智能城市成為現實,上述領域有機會出現新一輪投資機會。

[1] country=~USA;Our World In Data: Share of the population living in urban areas, 1500 to 2050
[2] Statista (3/3/2023): Size of smart cities market worldwide in 2019 and 2030
[3] Grand View Research (December 2022): Smart Cities Market Size Worth $3,728.3 Billion by 2030
[4] Global News Wire (4/18/2023): Smart City Market estimated to achieve USD 6782 Billion by 2032, North America to be in the lead
[5] Expert Market Research: Global 5G Infrastructure Market Outlook
[6] Congress S.893 - Secure 5G and Beyond Act of 2020
[7]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April 2023): Internet of Things (IoT) Market Size, Share & Covid-19 Impact Analysis, By Component (Platform, Solution & Services), By End-Use Industry (BFSI, Retail, Government,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Energy, Transportation, IT & Telecom, and Others), and Regional Forecast, 2023-2030
[8] Statista (6/7/2023): Cloud computing - statistics & facts
[9] Smart America: SMART CITIES USA
[10] Ford: Ford Electric Vehicle Strategy
[11] Reuters (4/19/2023): Jaguar Land Rover boosts investment to catch up in EV race
[12] {https://www.npr.org/2023/08/10/1193272085/san-francisco-has-lots-of-self-driving-cars-theyre-driving-first-responders-nuts#:~:text=Art%20%26%20Design-,Bay%20Area%20first%20responders%20aren%27t%20happy%20about%20the%20idea,from%20police%20and%20fire%20departments;NPR (8/10/2023): California allows robo-taxis to expand and emergency responders aren
[13]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3/08/09/what-the-data-says-about-americans-views-of-climate-change/;Pew Research Center (8/9/2023): What the data says about Americans
回上一頁